3月28日下午,一场围绕“从学习管理到数智赋能:AI时代智慧教学平台的进化论”主题的交流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成功举办。这是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部门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化”理念为引领,系统布局“一软一硬十大工程”的积极探索。本次会议汇聚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围绕AI技术如何重塑高校智慧教学平台、AI赋能教育教学应用场景落地路径等问题,共同分享实践经验,探讨教育创新之路与生态升级之径。
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丁志军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大模型等AI新技术的涌现为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与企业亟需深化合作,携手攻克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会议承办方上海紫越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为群亦表达了与高校共同开创智慧教学新局面的愿景,强调了未来将持续深耕教育领域的决心。
研讨会上半场,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的代表分享了各自Canvas学习管理系统的最新建设进展与未来建设规划。各方的普遍共识是:AI辅助教学工具正在融入师生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典型应用,为提升教学效率、拓展教学维度带来了范式革命,正驱动智慧教学平台实现从传统的“学习管理”向“数智赋能”的关键跃迁。
进入下半场,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倪晨老师从一线教学视角出发,肯定了同济大学已建设的Canvas学习管理系统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并对未来平台在支持复杂教学模式、强化数据洞察及实现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等方面寄予厚望。上海紫越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杨永展示了其自研智慧教学平台及AIGC技术应用成效,并重点介绍了“DeepSeek+教育”模式的潜力。
在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中,来自不同高校的专家观点碰撞激烈,核心共识逐渐浮出水面,现场氛围热烈:
数据驱动,应用牵引:复旦大学校园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凯强调,学习数据分析至关重要,技术落地需紧密围绕实际应用场景。
资源活用,体验为先: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健指出,海量教学资源如何被有效利用是当前难点。AI应用需与教师习惯相结合,尤其关注资源的智能整合与推荐,以提升教学实效。
聚焦体验,深度融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章冬云呼吁,平台建设应聚焦师生的真实需求与使用体验,提升其“获得感”,避免技术成为负担,真正实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人为本,回归本质:同济大学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智慧教学管理部主任王宁认为,技术的温度在于让师生被看见、被理解、被赋能。只有将AI转化为“感知学生需求的眼睛”“优化教学策略的大脑”和“推动教育公平的双手”,我们才真正踏上了“从学习管理到数智赋能”的进化之路。
会议最后,与会者将理论付诸实践,现场观摩了同济大学中法中心智慧校园辅助决策“驾驶舱”。驾驶舱实现了校园运行核心数据“一屏尽览”,直观展示了“三化”赋能下同济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最新进展,为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高校教育者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更凝聚了关于AI时代智慧教学平台发展的诸多宝贵洞见。从学习管理到数智赋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教育生态。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演进与应用的不断深化,更加智能、更具人文关怀的智慧教学平台将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